阅读CMMI模型实践的六大窍门
CMMI模型有很多实践,如何准确理解其含义呢? 下面分享一下笔者多年的研读经验。主任评估师阅读CMMI模型的六大窍门,一定要知道!
找到谓语与宾语
谓语与宾语是实践的核心动作。刻画了应该做什么,即what to do。
如,对于实践MPM 4.1: 使用统计和其他量化技术制定、保持更新和沟通,可以回溯到商业目标的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
谓语是制定、保持更新和沟通,宾语是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这句话只保留谓语与宾语就是:制定、保持更新和沟通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这就是这条实践的核心动作。
找到修饰语
修饰语用来描述对what to do的细节要求,是how to do。
对于实践MPM 4.1的修饰语有两个:使用统计和其他量化技术、可以回溯到商业目标。
也就是说,在制定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时,要采用统计和其他量化技术,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要与商业目标有关联关系。这就意味着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至少要满足SMART原则中的:
-
M:使用了量化技术来管理,则一定是可测量的目标;
-
A:使用了量化技术来制定目标,就是用来预测目标的达成概率,确保目标有比较高的达成概率;
-
R: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必须与商业目标相关联。
此外,也需要注意辨析修饰语细节上的区别,例如:“和”与“或”,RSK的所有实践,使用的都是风险或机会这样的字眼,因为风险是常见的、易现的,但机会则不太可能每个项目都能识别到。
思考这条实践的目的
CMMI模型中的每一个实践都有其目的,实施后都能产生相关的价值。为了实践而实践,既不能帮助组织解决实际问题,还给组织增加负担。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程经验,或者和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人员一起,分析为什么要实施某一个实践?它能帮助组织或项目组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如果不实施该实践,组织或项目组将有什么损失?
以MPM4.1为例,该实践可以帮助组织和项目组建立关键过程的目标,这些目标是为总体业务目标服务的,从而避免做无用功。有了可以比对的目标,在执行关键过程时才能及时识别并纠正显著偏离目标的现象,避免到项目结束前才发现项目目标无法实现,或者到年底时才发现组织商业目标无法实现,等等。
不同经验的人员对实践目的和价值的理解有可能不完全一样,所以有机会应该和各种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人员多多交流,避免空谈纯理论。
对动词思考how to do 对名词思考what is it
彻底整清楚每个动词如何实践,每个名词的含义,这样才能与实际结合起来,知道如何落地。
在MPM 4.1中包含的动词有:采用统计技术和其他量化技术、制定、更新、沟通。我们要思考:如何采用统计技术和其他量化技术制定目标呢?
比如可以基于历史的数据,刻画历史数据的分布规律,从而可以计算、预测目标达成的概率。对于更新这个动词而言我们可以思考何时更新目标?在什么场景下需要更新目标。在模型对每条实践的详细解释信息、活动示例、工作产品示例中,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初步答案。
在MPM 4.1中的名词包括:统计与其他量化技术、商业目标、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这三个术语是什么意思呢?可以到CMMI模型的术语表中检索这个术语,搞懂其在CMMI中的特定含义。如果对术语表中的解释还不清晰,则可以再去网络检索相关的术语。
比如:什么是统计技术?统计技术还细分为统计描述技术与统计推断技术等等。
采用通俗的语言概括出实践的含义
将该实践能够与自己的生活关联起来,采用通俗的话类比解释实践的含义。
比如,如果把MPM 4.1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是为孩子定义了大目标:考上985高校。基于本省历年的高考成绩分析发现如果成绩到650分之上,则可以超过95%的概率进入985高校。
根据自家孩子历次考试成绩,可以预测他考到650分以上的概率是60%,也就是说这个目标还是值得去努力去争取的。这个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有很大可能实现,不是可望不可及。于是为自己孩子确定了高考成绩超过650分的目标。
理解实践之间的关系
把多条实践关联起来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整体的思想并关注整个实践域的目的与价值。
比如MPM 4.1定义了目标,MPM 4.2围绕目标选择了度量元与对应的分析技术,MPM4.3 围绕目标分析了历史数据的分布规律,MPM 4.4围绕目标分析了历史的因果规律,MPM 4.5则是利用4.2、4.3、4.4的结果,预测、跟踪、管理目标的达成,从而形成了一个闭环。
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表格或图形化的手段,画出实践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梳理思路,加深对实践的理解。
掌握以上六个技巧,你对CMMI模型的实践就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可以更灵活的与自己公司实践进行映射!
作者:任甲林,CMMI高成熟度主任评估师,讲师